台積電赴德設廠!德國電電公會認「技術人力短缺」 樂觀看3年到位
  • 分享給朋友:
  • A-
  • A
  • A+

記者王翊綺/柏林報導

台積電德國廠預計下半年開始動工,2027年量產,圖為預定地。(圖/三立新聞)

▲台積電德國廠預計下半年開始動工,2027年量產,圖為預定地。(圖/三立新聞)

台積電(2330)赴德國德勒斯登(Dresden)設廠,將於今年下半年動工、2027年量產,實際走訪德國廠預定地點,依然是荒蕪一片,但相關供應鏈預備、人才培育已如火如荼進行。台積電EMEA法務總顧問Thomas表示,台灣與歐洲合作可互相進入彼此市場,實現雙贏,並增強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性,而人才培育也至關重要;德國電機及電子產業協會(ZVEI)執行長Weber則樂觀表示,透過加速培訓、政府支持,在3年內絕對能確保有足夠的人才。

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指出,台積電於德勒斯登設廠,包括工程師家人也會帶到當地,預期帶來龐大效益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▲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指出,台積電於德勒斯登設廠,包括工程師家人也會帶到當地,預期帶來龐大效益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今(10)日於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表示,半導體是所有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的關鍵,台灣生產全球超過60%的半導體,並掌握90%最先進製程技術的晶片,背後的第一把交椅就是台積電,隨台積電在德勒斯登設廠,預期將加速台歐半導體產業鏈合作與交流,而台積電於德勒斯登設廠,也不只是工程師過去而已,包括家庭都會帶到當地,預期為當地帶來龐大效益。

台積電EMEA(歐洲、中東和非洲)法務總顧問Mr. Gunnar C. Thomas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▲台積電EMEA(歐洲、中東和非洲)法務總顧問Mr. Gunnar C. Thomas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台積電EMEA(歐洲、中東和非洲)法務總顧問Mr. Gunnar C. Thomas指出,台灣在半導體製造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,歐洲透過與台灣的合作,可以加速半導體技術的創新和發展,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。

此外,與台灣的合作可以幫助歐洲企業減少對單一供應來源的依賴,增強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性。台灣和歐洲之間的合作可以互相開拓市場機會。歐洲企業可以通過台灣進入亞洲市場,而台灣企業則可以通過歐洲進入歐美市場,達到雙贏。

至於人才培訓,Thomas則表示,投資未來的勞動力絕對至關重要,雖然大家都已經聽到很煩,但依然要強調,台灣大學和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建立密切的合作,協調學生實驗和交流計劃,讓德國學生飛往台大上課一個學期,接著在台積電進行暑期實習,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功,相信通過利用台積電的專業知識和歐洲的優勢,絕對能夠增強安全性、韌性和技術領導力,並使經濟成長、創造就業數。

ZVEI執行長Wolfgang Weber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▲ZVEI執行長Wolfgang Weber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德國電機及電子產業協會(ZVEI)執行長Wolfgang Weber則表示,歐洲某些技術專長方面的勞動力市場總體上比較緊張,但也擁有非常強大的大學,以及良好的基礎教育。台積電計劃於2027年開始運營,歐洲還有3年時間進行規劃,他樂觀認為,透過通過各種計劃會有足夠的受訓人員來啟動和運營。

Weber說明,台大與德國薩克森州大學之間的合作,同時還有所謂的專業培訓,這些都將在未來3年內加速推進,確信所有相關機構包括德國政府、薩克森州政府、公司本身以及促進這些合作的貿易協會,都會致力於確保有足夠的人才,因為沒有人希望將這麼多錢投資在可能閒置的項目上。

ESMC總裁 Dr. Christian Koitzsch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▲ESMC總裁 Dr. Christian Koitzsch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台積電在德國子公司ESMC新上任的總裁Koitzsch則說明,ESMC成立的目的,在於致力提升歐洲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,確保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領導地位,並透過與台灣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合作,特別是在晶圓製造、先進封裝和材料科學方面的交流,增強歐洲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,增進雙方合作的潛在利益。

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外貿協會合辦的「2024歐洲台灣形象展」10日於柏林盛大開展,下午進行的「台歐半導體合作論壇」更是火熱,獲德國及歐盟半導體相關企業代表、媒體、智庫等200人出席,甚至有遠從波蘭、保加利亞、捷克、義大利、法國慕名而來的聽眾,包括科技公司輝達(NVIDIA)、Akkodis、半導體供應鏈恩智浦(NXP)、富士電子材料、林德(Linde)、設備與自動化公司應材、日本荏原集團、樫山工業等都報名參加,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。

讀者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