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年前他走進張忠謀辦公室 台積電展開關鍵戰役!劉德音獨家一手告白
  • 分享給朋友:
  • A-
  • A
  • A+

文/今周刊編輯/今周刊

他是台積電董事長,兩岸三地最大市值企業的領導人,全球科技產業動見觀瞻的聚光焦點。去年,台積電營收達到2.16兆元,比起2018年他接任董事長時增加逾109%;去年台積電每股獲利來到32元以上,比6年前成長超過138%;而如今台積電22.49兆元的市值,則比6年前成長2.79倍。

若論台積電這些年來的鮮明改變,劉德音說,現在的台積電,不只是台灣的台積電,更是「世界的台積電」!

(圖/今周刊吳東岳攝影)

▲(圖/今周刊吳東岳攝影)

確實,一句「世界的台積電」,背後隱含著許許多多的危機應變與關鍵決策。面對地緣政治的驚天變局,劉德音說,過程中「沒有所謂的關鍵一刻,從來沒有一次是簡單的是非題,每一次,都是高難度的問答題。」

他回憶,其實早在2015年、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期後段,美中之間的對抗逐漸升溫,「當時台積電已經在關注世局發展。」局勢演變的速度極快,在2018年12月,已有國際客戶開門見山告訴台積電:「你們最好還是能來美國,讓台積電在美國有一個……,存在感(presence)。」

2019年6月,他赴美參加美國商務部主辦的SelectUSA(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)活動,劉德音回憶,「當地官員確實會給一些『關切』,當然,他們的目的是招商。」

在壓力紛至沓來的2019年,台積電未有具體表示;直至2020年5月,台積電終於公告「有意於美國設立先進晶圓廠」,跨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,當然,也立即引來爭議。

「那時候,很多人會質問我們究竟是親中還是親美,或者,直接說我們選邊站。我們沒有這個問題。」

劉德音說,「地緣政治的板塊會不斷移動,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哪一塊板子會翹起。台積電的第一個目的,是能夠站起來……。我只要能站起來就好了。」他的答案很務實,「我們不能選邊,而是從客戶、股東、員工利益出發。」

站起來的條件,不只需要應對地緣政治變局時的折衝智慧,工程師出身的劉德音很清楚,技術能力,更是台積電的本。

於是,他做出一個在當時看來頗為冒險的決定,「10奈米還在開發的同時,我建議同步另外成立一個團隊,立即投入7奈米製程的開發。」

即使研發團隊仍有遲疑,劉德音還是帶著這項建議,直接走進張忠謀的辦公室,「創辦人同意了!」一場關鍵戰役就此展開。

挺過地緣政治變局挑戰、過去6年大步走出台灣後,劉德音對「世界的台積電」又有什麼展望預期?

「2019年,台積電全年營收300億美元,我跟大家說:公司在2030年前,一定要做到千億美元營收。」劉德音的確對台積電的未來深具信心,「過去6年,台積電平均每年營收成長20%,接下來的6年,一定會更令人興奮!」

「老實講,(董事長任內)我最感動的一件事,其實是發生在COVID-19期間。」那就是在2021年,台積電啟動了捐贈疫苗計畫。

「那時候,警察、軍人、老人大概都有(疫苗),但年輕人是Nothing,狀況其實是非常危險的。」

劉德音指出,一份希望幫台灣年輕人爭取疫苗的決心,讓台積電團隊敢於面對疫苗高度政治化的挑戰,其間的複雜不難想像,因為這份採購合約,必須同時與多國進行協調,種種條件與文字,都得面面俱到。

終於到了合約敲定的一刻,已是深夜時分,但同仁不願片刻耽擱,劉德音印象清晰,「3位同仁,帶著一份剛出爐的文件,火速送到我的台北住家。讓我簽字的時間,是晚上1點。」

「我感動的,是他們每天每天搞到晚上1、2點,就是希望買到疫苗供給台灣的年輕人。」「我相信,台積電的同仁多半就是這個樣子。」劉德音娓娓地說。
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it.ly/3V1ZqDr)

更多內容,請參閱最新一期《今周刊》(第1432期)
閱讀更多文章,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&LINE

你可能也會感興趣》

長照23年燒掉1棟房!婆婆中風生活再省也要月花4萬...勞保局建議:退休前做1事,勞保養老金「多領1筆錢」
https://bit.ly/4bXzrUI

00929、0050...只存10年就退休!45歲夫妻想月領息15萬...達人教「以息養股」離職前快速累積財富
https://bit.ly/4bBR6Bw

離開職場第一年常聚會吃喝,卻換來空虛...他45歲提早退休、20年後揭心路歷程:和自己交朋友,不怕寂寞找上門
https://bit.ly/3V0Yz67

存730張金融股、年領70萬拒當下流老人!孫悟天分享5法則:選股先看「業績」
https://bit.ly/3x5e58O

台積電美國廠/文化衝突供應商也碰到!月花90萬找台工程師救火,他體悟的三件事
https://bit.ly/3R8RqiP

讀者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