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「掌舵4年」新光金成績 李紀珠對合併案提建言
  • 分享給朋友:
  • A-
  • A
  • A+

圖、文/鏡週刊

李紀珠認為,新光金走合併的路可以擴大經濟規模,是好事

▲李紀珠認為,新光金走合併的路可以擴大經濟規模,是好事。

金融圈近期最重磅消息,莫過於傳言已久的新光金、台新金併購案中途殺出搶親程咬金—中信金,曾任新光金副董兼總經理4年的新光銀顧問李紀珠,日前接受本刊專訪,除了暢談自己如何協助新光金走出營運低谷的戰績外,也坦言:「不論是與台新金或中信金合併,對新光金都是好事。」至於花落誰家較好?她則語帶保留:「不方便評論。」

上週五(14日)是金控超級股東會旺日,共有11家金融上市櫃公司召開股東會,最受矚目的事件,莫過於近期傳出雙龍搶珠的2大買家—中信金與台新金,以及搶珠對象—新光金,恰巧都在同一天開股東會。

3家金控股東會上,小股東們熱烈向經營團隊提問合併案,成為媒體焦點。但究竟合併對新光金有何幫助呢?「如果規模經濟大一點,對任何金融機構都是好事!只是合併的對象與過程,都需要符合相關法令,保障股東和員工權益,因為兩邊的股東都非常多。」留著俐落髮型、外型亮麗,曾在新光金擔任4年副董兼總經理的現任新光銀顧問李紀珠,坐在信義計畫區內的新光金融大樓辦公室裡接受本刊專訪時說。

「不論中信、台新還是新光都已發展成綜合性金控,不像京城銀行這種有投資利基型的小型金融機構。在台灣市場規模不夠大,沒有足夠的債券和投資標的可讓壽險公司配對(利用保費投資賺到獲利)的情形下,接下來這3家金控如果要打亞洲盃或是國際盃,總要有一點規模。」李紀珠進一步分析。

不過,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近年來因資本適足率低於法規標準,屢次遭金管會公開要求大股東必須現金增資,曾任新光人壽副董的李紀珠,以她長年的觀察表示,「我沒那麼悲觀,國內壽險業被要求增資不只新光一家,因為都沒想到人類可活那麼久,也沒想到亞健康(介於健康和疾病間狀態,又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)時間那麼長。主管機關要求壽險財務健康很正常。」

「吳東進(新光金創辦人)找我很多次,講得一副很嚴重的樣子,所以我去問主管機關。結果,他們跟我說新光金比妳在(金管會)時嚴重很多,我剛好又做過台銀,旗下有人壽跟銀行,我又是學金融的,老天讓我有這些歷練,當我知道這公司(新光金)的樣子,如果裝不知道,良心會過意不去。」李紀珠回憶這段往事時說。

2011年,吳東進曾在一場餐會中聽到宏達電的利多消息,便下令投資部門以每股1,100元買了6,000張宏達電股票,沒想到宏達電股價一瀉千里,4年後不得不認賠殺出,讓新光金慘賠60億元,最後不得不賣掉信義計畫區,包括A11在內的兩棟大樓填補虧損,獲利淪落上市金控之末,外界對新光金信心盡失。

李紀珠從吳東進手中接下外界視為燙手山芋的新光金後,不僅沒再出售任何大樓資產,每年獲利也穩定提升2到3名,旗下新光人壽的每股淨值,也從12.7元上升到24元,新光金更完成與元富證券的併購案,進一步擴大規模,接軌IFRS17的準備金缺口也持續縮小。「新光金的股價一路從6.2元漲到12.7元,我走的時候EPS(每股盈餘)排到所有金控第7名,而且也都有好好配息。」她語氣驕傲地說。

更多鏡週刊報導
【李紀珠專訪1】吳東進三顧茅盧請她救危 李紀珠自曝同意出馬祕辛
【李紀珠專訪2】誹謗案一審勝訴 李紀珠親吐滿腹委屈
【李紀珠專訪3】人稱金融圈最美副董 起底李紀珠產官學通吃傲人學經歷

讀者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