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德國廠怎搶人?德專家「薪水是關鍵」:必須學會工作生活平衡
  • 分享給朋友:
  • A-
  • A
  • A+

記者王翊綺/柏林報導

台積電德國廠如何吸引當地勞工,要取決於台積電提供的條件。圖為台積電德國廠預定地。(圖/三立新聞)

▲台積電德國廠如何吸引當地勞工,要取決於台積電提供的條件。圖為台積電德國廠預定地。(圖/三立新聞)

台積電(2330)赴德國德勒斯登(Dresden)設廠,技術人力短缺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,當地大學和台灣大學進行產學合作,讓學生抵台學習1學期並於台積電進行暑期實習。不過究竟台積電如何吸引當地勞工?Fraunhofer IIS執行總監Albert Heuberger坦言,學生希望來台積累經驗,但是否願意進入台積電工作,則要取決於台積電提供的條件,其中就包括薪水,以及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。

Fraunhofer IIS 執行總監 Prof. Dr.-Ing. Albert Heuberger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▲Fraunhofer IIS 執行總監 Prof. Dr.-Ing. Albert Heuberger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Fraunhofer IIS 執行總監Albert Heuberger指出,台積電對於德國STEM領域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數學)的學生有吸引力,因為許多學生希望在國際環境中積累經驗,也渴望出國了解其他文化和在不同地方工作,與台積電的交流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。

至於願不願意進入台積電工作,則要取決於台積電提供的條件。Albert Heuberger表示:「台積電需要具有競爭力,否則將無法招聘到員工。」他認為,台積電在德勒斯登建立工廠,將會推動薪資進一步提高,因為這是一個需要技術精英來運營的複雜基礎設施。

Albert Heuberger也說,「我知道台灣人非常努力工作,但在這裡他們不必工作那麼辛苦」,在德國,工作時間和假期天數非常不同,這可能是個挑戰,台積電也需要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(Work-Life Balance)中具有競爭力,因為這就是人們在德國工作的方式。

德國矽谷協會(Silicon Saxony)顧問Torsten Thieme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▲德國矽谷協會(Silicon Saxony)顧問Torsten Thieme。(圖/記者王翊綺攝影)

德國矽谷協會(Silicon Saxony)顧問Torsten Thieme也說明,雖然德國對於勞動力短缺的確有些擔心,但他不認為是主要問題,德國有強大的工會和服務,這對台灣公司來說不是好消息,但他們有很高水準的「歡迎文化」,相信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,德國也確實需要台灣的供應鏈,希望更多公司赴德投資,因為競爭將有利於生產和效率。

「我們知道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了一個晶圓廠,但當地員工對加班工作有些討論,所以我們也擔心在德國會遇到類似的勞動問題。」Torsten Thieme指出,台積電不會遇到勞動力短缺問題,因為大型企業可以帶來高素質的專家,從世界各地來德國安裝及運營工廠,但在德國,他們需要的是操作員和服務工程師的勞動力。

Torsten Thieme表示,大型企業如博世(BOSCH)、英飛凌(Infineon)等可以支付更高的薪資,這意味著勞動力短缺不會影響大企業,而是影響中小型公司,因為所有優秀的員工都會轉向大企業,並舉例他有從事機械手錶行業的朋友,擁有高素質的微技術工程師,現在這些工程師現在跳槽到大企業,薪資翻倍,對於中小型公司造成損失。

至於其他供應鏈,Torsten Thieme表示,他們有許多供應商可以為台積電提供服務,包括氣體、化學品供應商,以及光罩廠和物流公司,這些公司可提供及時和在線的服務。儘管如此,他們仍在努力吸引新的供應商,德國有熱情的歡迎政策,歡迎每個人來到德國,可以獲得大量的資金補貼以及其他支持。
 

讀者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