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產鳳梨酥國際發亮 微熱山丘許銘仁:我對台灣水果有使命感
  • 分享給朋友:
  • A-
  • A
  • A+

靠著一顆顆不加傳統冬瓜醬、擁有酸甜口感的台灣土產鳳梨酥,以牛皮紙盒包裝並附上麻布提袋,結合店中獨有的奉茶文化,行銷海內外。從南投三合院發跡的微熱山丘,形象質樸品牌,早已是具台灣核心價值的伴手禮代名詞。

走過疫情帶來史無前例的低潮,微熱山丘重整旗鼓,去年底推出水果千層甜點品牌「Smille微笑蜜樂」,迎接觀光復甦,去年營收衝新高新台幣12億元,居鳳梨酥品牌之冠。

然而,微熱山丘即使已名揚海內外,創辦人許銘仁心中有一個園區夢,他想要幫品牌找個家。

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表示,等到有人做夢成功,腳步就停不下來了。(圖/中央社)

▲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表示,等到有人做夢成功,腳步就停不下來了。(圖/中央社)

「品牌成立沒多久,我們想在一個地方蓋觀光工廠,但不是在一般的工業區」,許銘仁說,剛好11年前南投縣政府要在南投八卦山,開發南投旺來產業園區,讓南投的食品工廠在此落地,園區原為台糖用地,「我們等土地等了9年,終於在2、3年前取得。」

在這11年的等待過程,許銘仁團隊對園區想像和規劃一直沒有停下來,他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透露,醞釀11年、占地5公頃,投資逾20億元的園區,將取名為「釀青山園區」,未來不但是微熱山丘品牌集大成之作,更將是品牌發想下一個10年願景。

許銘仁解釋,如果只是蓋工廠,可能對微熱山丘有很大好處,但對南投在地來說,不見得能帶來其他利益,南投縣政府特別要求,希望是能吸引國外觀光客的觀光園區。為了符合縣政府的期待,許銘仁決定買下較大土地,進行完整的園區規劃,期望園區成為南投溪頭、日月潭以外的人文景點。

他透露,工廠將在今年搬入釀青山園區,整體商業設施期望於2025年開幕。

由於微熱山丘生產工廠主要位於南投南崗工業區,租了2個工廠,也租倉庫、冷凍庫和冷藏庫,但位置十分分散,一旦搬去新工廠,就能全部集中。

談到園區規劃,許銘仁說,最大特色是奉茶,將有奉茶空間,而且建築為三面採光,可看到園區大量綠化的景色,「一杯茶、一顆鳳梨酥的奉茶不變,而且將是奉茶2.0」。

此外,為了讓旅客長時間留在園區,微熱山丘將首次嘗試經營餐飲。許銘仁表示,餐飲服務是從員工餐廳延伸出來,因為客人到園區可能待3、4個小時,需要餐飲服務。

園區當中,還會有一個大空間,作為「創意實驗室」,乘載品牌未來的發展,也有育成功能,將有4個單位,一個是品牌空間,呈現從過去到未來的品牌思考;另一個是台灣水果實驗室,為微熱山丘品牌真正競爭核心,運用新科技和農民合作,將傳統水果處理加工與保存。

再來是模擬商店,不排除推出新品牌Smille為主的複合店,將微熱山丘的品牌進行重組試驗;最後一個則是糕點研發中心。

他也提到,為了與南投在地共好,一樓會設置南投選品店,微熱山丘品牌商店設在二樓,未來具有南投特色的商品,將會與外部廠商合作。

許銘仁認為,台灣有許多觀光工廠,釀青山園區若要有所區隔,就不能過於購物導向,園區要成為旅客可休憩閒逛的地方,買東西只是其中一個項目而已。

許銘仁回憶,疫情期間讓品牌業績直接掉一半,但這家公司不只是家族的,而是員工一起共創的品牌。為了讓公司有穩健發展,後來決定加大力道投資園區,變成觀光園區,讓員工能讓公司一起長期發展。

微熱山丘有了品牌和園區兩隻腳支撐,許銘仁認為,另一隻腳是去年底推出「Smille微笑蜜樂」。微熱山丘過去幾年,沒有積極往外擴展,是因微熱山丘屬於台灣伴手禮,營收很大一部分是國外客來台買回去當伴手禮送人,另一種是台灣客人買到海外送人。

此外,疫情期間,公司進行員工內部創業,推出水果千層甜點品牌「Smille微笑蜜樂」,主打「買了就吃」。

微熱山丘執行長施宏漳說,疫情期間士氣容易低落,進行內部創業,是要給大家刺激、想像和追夢,雖然當時沒有很多資源,讓公司部分員工組成專業團隊,過程中更大意義,是幫公司培養一群新的人才。

2019年微熱山丘推出「全球果實計畫」,運用各國特色水果製作糕點,首先結合馬來西亞水果之王榴槤推出蛋捲,也運用日本青森蘋果推出蘋果酥。但在疫情期間,原料榴槤無法取得水果來源,只有蘋果酥能繼續出貨,現在成為微熱山丘主力產品。

施宏漳說,全球果實計畫背後概念,不是用本土水果,或是國外水果來區隔,而是落實與在地農民合作的精神。

微熱山丘屬於伴手禮產品,旅客若要帶到國外,需有一定的賞味期間;Smille屬於「臨時起意」想吃的甜點,賞味期限只有幾個小時,而且用特色水果製作。不過,根據以往製作蘋果酥所學到蜜漬蘋果的技術,施宏漳透露,若單純以水果原料狀態,冷藏可保持6個月,Smille更適合到海外展店。

許銘仁認為,全球果實計畫跟Smille未來可互相加成,與當地共好,「全公司為了這兩個新計畫(園區和Smille),大家忙了好幾年,未來還有得忙」。

內部創業員工表現超乎許銘仁想像,比如優化品牌跟產品,找到可以擴大又能賺錢的商業模式,他認為這算大膽的實驗,但其實風險很低,重點是老闆願不願授權讓員工去做,而非故步自封。

在南投鄉下長大的許銘仁,心中對台灣水果有一份使命感,他知道台灣水果困境,國內市場有限,經常水果過剩,外銷又有門檻,當產量太大,平衡方法就是透過技術跟加工,可以計劃生產,甚至賣到海外。

「守住原來的東西,做到極致也很好,但有人就是需要衝,根據不同人的期待,給予不同安排」,許銘仁相信,等到有人做夢成功,腳步就停不下來了,只因為不被侷限,這也是他期許微熱山丘能永續經營的關鍵。

讀者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