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律賓綠電送台灣!官員揭「海纜技術」:美選結果才是挑戰
  • 分享給朋友:
  • A-
  • A
  • A+

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拋出赴菲律賓開發綠電引發討論,根據智庫分析,目前跨國海底電纜以高壓直流(HVDC)技術為主,傳輸線損可壓低至每千公里平均3%,使用中的3大海纜都在歐洲,長度均逾600公里,超過台灣與呂宋島距離。

(示意圖/翻攝自pixabay)

▲(示意圖/翻攝自pixabay)

相關官員不諱言,工程技術已有前例,關鍵在於成本效益,以及2024年為全球的「超級民主年」,日本大選甫落幕,5日為美國總統大選,大國政治未來走向才是牽動這項能源地緣政策可行與否的最大關鍵。

今年4月菲美日簽署「呂宋經濟走廊」,郭智輝隨後拋出在菲律賓呂宋島開發綠電,並透過海底電纜送回台灣想法,引發各界廣泛討論,他允諾半年內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。

知情人士透露,國內智庫已開始分析不同國家的海底電纜跨國輸電案例,目前在海底電纜的工程規劃中,關鍵仍在需先確認跨國的海床環境,包括水深、海床地形及洋流等影響因素,而以台灣台澎海纜的前例,登陸站的場址也需考量。

目前國際500公里以上的輸電海纜案例都在北歐,包含北海海纜(North Sea Link)、諾德海纜(NordLink)、維京海纜(Viking Link),長度介於623公里到765公里,皆較台灣和呂宋島約320公里左右更遠,而海纜建設的目的,都是為了輸送再生能源(水力及風力發電)。

根據智庫分析資料,3條海纜的造價為16到22億美元不等,啟用年份是2021年及2024年,電力輸送的損耗率約3、4%。

至於郭智輝所提全球最長、連結澳洲與新加坡海纜計畫,則是長度4300公里的澳亞電纜計畫(AAPowerLINK),2023年發起的Sun Cable公司歷經破產重整後,2024年7月剛獲得澳洲在地的環評許可,後續順利的話,將於2028年開工,預計4年完成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該計畫預計在澳洲開發再生能源,屆時除了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光電案場,占地1.2萬公頃,尖峰發電量可達17到20GW外,為使海底電纜的使用率提高,以利投資能夠回收,也預計建設高達36至42GWh的儲能系統,以便在白天以外的時間,還能有電力透過電纜輸送。

台電主管指出,如果未來在菲律賓有類似的機制,也可以考慮建設生質能機組,因菲律賓有豐富的生質資源,類似的燃料加上運輸到台灣的成本也許較為高昂,若是在地使用則有精算成本的空間。

整體而言,郭智輝提出「菲綠電」構想仍須經正式的政策與工程評估,對台灣的能源布局來說未必不是好事。

但相關官員提醒,南海地緣政治複雜,菲律賓時而親中、時而親美,日本大選剛結束,內閣組成未明,更別說5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,誰當選都將左右大國政治走向;換言之,這項牽動地緣政治的能源構想是否能夠實踐,國際民主選舉年才是最大挑戰。

讀者留言